淘宝特价版掐架拼多多,“低价”的市场有多大?
作者 | 孙明 来源 | 营销报
蛰伏近两年,淘宝特价版高调上线。
推出C2M“双百亿”计划,并宣布“超级工厂计划”和“百亿产区计划”。
尤为突出强调“工厂直购”,淘宝特价版的受众是价格敏感人群。
淘宝对拼多多的狙击,可以说从未停止过。
据我们了解,阿里对付竞争对手,一般有两条路子,要么掌控上游流量,要么垄断下游变现。
当初,阿里入股微博、收购优酷土豆,都是为了掌控上游的流量来源。
也正因为阿里成了自家人,微博才会纵容网红们肆无忌惮地发外链(如果是京东早就被封杀了),把流量导到淘宝。
如果上游的流量被对手掌控,阿里宁愿把它封杀掉。
换句话说,在狙击对方方面,阿里就像是霸道总裁本裁一样:你能变现,阿里就截断你的流量;你有流量,阿里就不让你变现。
但拼多多就像是一个冰清玉洁,个性超然的灰姑娘一样,霸道总裁也不一定有戏。
至少,截至目前为止,阿里对各大对手惯用的手段,对拼多多都是免疫的。
在流量上,拼多多背靠微信,阿里打不着它。
在变现上,拼多多不是导购网站,可以自己直接变现,交易靠的也是微信支付,阿里拿它没办法。
在商家上,拼多多现阶段强调的是产品,不是品牌,“二选一”对它没用。
意识到这些招数不行后,阿里想要打价格战反击。
所以阿里才上线了特价版淘宝,主打高性价比。
那么这个堪称阿里的杀手锏般存在的淘宝特价版,真的会对拼多多起到震慑作用吗?阿里的野心又是什么呢?
1
拼多多的威胁
不同市场的消费者有不同的购买力和消费习惯。
毫无疑问,拼多多开发出了一套能让下沉市场用户买单的“语言体系”。
即便商品不是真便宜(其它平台同款),拼多多的模式也能让商品显得更便宜。
值得我们注意的是,其实早在去年,淘宝就上线了新功能“拼团”,玩法跟拼多多差不多。
用户看中了哪样商品就开团,分享给朋友一起组团,凑够人数就拼团成功。
这也意味着,拼多多的“抢客”模式一直都是阿里的威胁。
当然,除了拼多多带来的威胁,其背后站着的“二股东”腾讯,才是一个让阿里如此重视该项目的重要因素。
拼多多的崛起离不开腾讯的支持,虽然说产品的低端和低价格是其核心竞争力。
但是微信的社交属性对拼购模式的支持,无疑是决定性因素。
拼多多称自己为社交电商,这是它为自己的背书。
最主要的还是拼多多的拼单模式,主要是通过微信端的转发获得了巨大免费流量。
凭借着低客单价、低毛利率,高订单量等模式,拼多多在微信端收割了大量追求廉价商品的用户。
而且这些用户形成的“贪便宜”文化,也具有极大的传播和侵蚀性。
这也正是它比淘宝、京东更容易产生效率的根源。
另一方面,我们需要关注的是,在下沉市场的渗透中,以拼多多为代表的社交电商。
“截胡”及“共享”了原本大有可能流向于淘宝的三五线市场用户。
其实,微信电商早期的开发并不顺利,是在拼多多出现后,才于下沉市场打开一个口子。
而拼多多新增的下沉用户中,和淘宝新增用户的重叠度很高。
也就是说,拼多多虽然一直在挖掘下沉用户。
但其中一部分也进入了阿里平台,这是双方重合用户越来越高的一个原因。
面对用户数量飞速逼近的拼多多,沉得住气的阿里,终于是让预备役淘宝特价版转正了。
2
抛出杀手锏的野心
对于阿里抛出的杀手锏,以及C2M“双百亿”计划,我们有必要做一点解释。
所谓的C2M是英文Customer-to-Manufacturer的缩写,直译就是用户直连制造,也可以理解为用户定制、工厂生产的电商模式。
通俗地讲就是,消费者连接工厂,砍断中间流通环节,节约中间成本。
我们可以这样说,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,以及拼多多的崛起,为下沉市场开辟出一条光明大道。
不越界的竞争只存在想象中,拼多多上市之后,电商平台的竞争已经从下沉市场扩散到一二线城市,从供应链资源的争夺指向消费者的争夺。
活跃用户数继续成为各电商平台比拼的重要指标。
从阿里此次上线的淘宝特价版来看,以C2M反向定制为主,以用户的需求促进定制化商品的生产。
拼多多也把C2M作为主攻下沉市场的手段之一,能够看出淘宝特价版对标拼多多的态势,也意味着下沉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。
然而,特价版的上线可以视为淘宝较为重要的一次战略升级。
对消费者的争夺,也不局限在下沉市场。
从某种意义上说,当平台的竞争从流量较量,迁移到供应链的价值比较,工厂商家也迎来了最好的时机。
因此对于商家来说,入驻特价版淘宝,就多一个流量渠道。
因为特价版淘宝主要针对价格敏感型的人群,低价用户只在乎是否能买到便宜好用的产品,是不是品牌对他们来说不太重要。
从战略上来看,淘宝将聚划算、天天特卖、淘抢购三大营销平台打通整合。
一面攻占拼多多赖以为生的下沉市场。
一面招揽着从事制造业的厂家们和销售原产地农产品的农户们。
值得注意的是,下沉市场与产业带本是合在一起的话题。
现如今阿里则要“分而治之”,并让聚划算与淘宝特价版匹配成搭档。
聚划算重点覆盖品牌官方正品,淘宝特价版重点覆盖C2M供给和产业带商品。
两者合力形成了淘宝多元化新供给体系,满足了消费者多元化需求,更好地渗透下沉市场。
双方的“分而治之”,能防止在体系内部出现左右手互搏,又能随时配合“一致对外”。
此外,此举也意味着阿里在下沉市场的打法逐渐清晰,淘宝特价版专攻C2M产业带商品,而聚划算则负责让大品牌下行。
这种庞大的规模优势,对工厂、企业卖货而言,意味着实实在在的“购买力”。
一个新的平台(应用)想要壮大,其发展过程中一定要让参与者获得一定既得利益,逻辑就是卖家赚钱、买家省钱。
在这一方面,显然阿里的脚步进一步加速,意欲打造的是全新的淘系营销平台。
3
“低价”市场硝烟四起
拼多多的诞生对于电商行业来说就是一石激起千层浪。
当人们都在谈论消费互联网,电商市场红利已经尽,大局已定的时候。
新社交电商,以三四线城市市场切入的拼多多出现并迅速生长且上市。
一系列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操作,不按常理出牌的风格。
拼多多成为了行业的“另类”。
同时给了行业一次醍醐灌顶的思考机会——下沉市场是电商行业未完全开发的掘金地。
由此引出的问题是,拼多多动辄几千上万的订单都是由谁贡献的?
北上广CBD企业白领?还是别墅区阔太大佬?
显然都不是,撑起这片庞大市场的不是那么一小撮高消费人群。
而是三四五线城市和农村的年轻人以及中老年人。
他们的朋友圈不是3点钟无眠区块链,也不是新零售和人工智能的未来,而是快手、抖音和拼多多。
前不久阿里高调招聘广场舞大妈,就是源自对其背后“夕阳红”市场的发掘。
这也是新的移动互联网人口红利的表现之一。
京东同样也不想错过这次新红利爆发。
虽然同为腾讯旗下,但早前坊间就有消息传出,因为看到拼多多的威胁,京东内部成立了“打多办”。
虽然事后当事方对此进行了否认,但在否认的同时,我们可以看到京东嘴上说不要,身体却格外的实诚。
目前,京东APP和微信端均已将此前上线多年但并未受到重视的“京东拼购”,提升到了首页的位置。
这背后的原因,自然不言而喻。
当平台用户接近10亿的时候,区分低线城市和一二线城市已经没有意义。
有人将其解读为,拼多多与阿里的战役进入第二阶段,战场从下沉燃到了整个电商生态。
对于下沉市场的争夺,已经成为电商平台的下一个对抗节点。
然而,随着市场走向下沉,低线城市物流、县域物流、农村物流网络的触达显得越来越重要。
过去,由于这些地区基础设施薄弱、商品品质和门店服务较一、二线城市有很大差别,这些因素影响着消费者购物的品类。
下沉市场是一次电商扩大渗透范围的机会。
可以说,如今电商平台对下沉市场的关注。
已经从前端的营销补贴获客,升级为通过供给侧来满足不同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。
2020 年的下沉市场争夺战,也会因为阿里入局C2M而更加激烈。
这场“低价”的战役已经打响。
不管后来的事如何发展,目前有一个可以确定的是,在这场“低价”的战争中,受益的将是消费者。
我知道你在看哟